编者语:
丽水是浙江省唯一所有县(市、区)均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红色资源丰富,革命精神丰沃,存在着许多凝聚红色足迹、红色故事的红色地名。
为深入挖掘丽水地名文化内涵,加强地名文化宣传,让更多的乡村百姓了解丽水地名、热爱家乡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开展了全市红色地名征集活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筛选了部分红色地名逐期展出。让我们沿着红色地名,一起追忆曾经发生在丽水大地上的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
坪坑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家地乡,东南与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毗邻,西南与庆元县官塘乡接壤,距离乡政府驻地18公里、县城78公里。辖坪坑、旧处、漈下寮、上漈坑、下漈坑6个自然村。宋代周姓开基,垫坑为坪,以坪建村,故名平坑,是红军烈士周志仓故乡。清属四都,民国属第四区张坑乡。1951年2月,属大地区芎岱乡。1958年9月,属大漈公社芎岱管理区。1961年9月,改属沙溪区芎岱公社。1965年3月,属沙溪区春岱公社。1981年10月,公社迁家地,属沙湾区家地公社。1984年3月,改属东坑区家地乡。1992年5月,属家地乡。经景宁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
1933年以来,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闽东地区各县苏维埃政府的普遍建立。就是在这样的声势下,1934年10月的一天,家地乡坪坑村贫苦青年周志苍在抓石蛙换米度饥荒时路遇闽东红军。之后,周志苍约同堂兄弟周志亮一起去闽东参加了红军。周志苍先是红十六连当战士,加入新四军后因工作出色任警卫连长。周志苍经革命熔炉的考验,成为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
1935年3月上旬,国民党寿宁县县长叶明琨得悉景宁县家地乡坪坑村的农民周志苍、周志亮到寿宁参加红军的情况后,扬言要踏平周志苍老家坪坑村,捉拿周志苍父亲周时算。坪坑村民头领周时孝得知消息组织人员把周时算隐藏起来,并组织群众积极准备应对。3月24日,叶明琨派出30多人的保安分队全副武装,从岗头山向坪坑冲杀过来。坪坑放哨人员立即将锣敲得震天响,全村出动,青壮年在前,妇女老弱在后,严阵以待。保安分队为躲过坪坑农民正面阻击,从侧翼迂回包抄,坪坑村民原先部署好的防守计划被打乱,战况急转直下。村民周登孔、周昌明、周圣有、周登乾在和敌人搏斗中先后壮烈牺牲,周圣余、周时新负重伤,酿成了坪坑血案,寿宁县保安分队仍然不肯罢休,把全村男女老少统统逼进祠堂,然后对全村实施洗劫,并放火焚烧坪坑村,顿时,浓烟翻滚,火光冲天,哭声动地,整个村子成了一片火海。从此,全村270余人扶老携幼流落他乡。
家地乡坪坑“浙南·闽东红军纪念馆”
坪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孕育出景宁最早的红军战士周志苍和庆元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白柘洋党支部书记胡正礼和周时孝等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他们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为了缅怀先烈,景宁县兴建了“浙南·闽东红军纪念馆”,改该纪念馆位于家地乡坪坑村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是两层仿古木结构建筑。分5个展厅,分别是3个主体展厅、1个廉政文化展示厅、1个实物展示厅,分别为浙南扩展的闽东革命斗争、闽东红军浙南游击区的形成、坪坑和白柘垟的革命斗争、领导关怀等四部分内容,是一座具有跨区域性题材、内容丰富、感召力强的革命历史专题纪念馆,以详实的历史文物和文史资料生动记载、展示了闽东党组织领导浙南山区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的波澜壮阔历史,突出反映闽东党组织领导浙南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集中体现了景宁人民追求光明、舍生忘死、矢志不渝的革命奉献精神。